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支付行业发展趋势(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图)

2024-05-15 4826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移动支付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2. 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
  3. 微信支付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4. 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之外,智能家居、汽车乃至工业制造设备等各类终端都能够智能化并接入到互联网中。数字平台将进一步进化为万物互联平台,带动人类的互联网产业从toC型的消费类互联网发展为toB型的产业类互联网。其中,科技金融可以连接数据平台、金融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帮助各方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运行效率以及降低运行成本。随着监管穿透式监管,未来支付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回归本源,拒绝为黄赌毒和套现等违法场景提供支付通道。移动支付将步入生物识别时代。

  

2、(二)支付产品更加安全、智能化。

  

3、(三)移动支付技术将促进支付大融合。

  

电子支付是指用户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在电子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以下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支付有一定的场景渗透顺序。因不同行业/场景的线上化程度、标准化程度、用户的使用习惯等不同,其对电子支付的接受门槛也不同。电子支付行业分析指出,2019年开始,我国电子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第三方支付业务迅猛发展,而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增长开始趋缓

  

2018年,我国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9.53%和100.65%。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间电子交易笔数比2017年仅增长3.61%,交易金额比2015年反倒降低0.7%。由于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既是互联网交易入口的垄断者,又是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在电子支付领域的优势都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

  

趋势二、支付行业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持续收紧

  

随着电子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17年支付行业综合监管、分层监管的主旋律基本定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多层次、全领域的支付清箅行业自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2018年,人民银行不但明确了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支付机构,更对违规支付机构严惩不贷。2018年,互联网金融整治持续、备付金管理集中存管通知、网联上线都意味监管将持续趋严,同时,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银行的违规处罚仍然未放松,支付行业将进一步规范经营。

  

趋势三、电子支付各参与方对支付场景的争夺呈现白热化

  

2018年支付宝公布用户4.5亿,微信支付用户超过3亿。支付宝和微信占据第三方支付市场90%市场份额。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趋势认为支付宝、微信支付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借助其强大的生态系统,不断强化客户粘性,移动支付用户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依赖逐渐呈现刚性化特征。为了扭转在竞争中的不利形势,金融机构方面,支付清算行业的传统巨头银联拥有完善成熟的资金清算系统,是支付清算体系的“中央军”,在竞争中得到政府部门有意识的保护,监管部门内明确规定任何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绕开清算机构与银行合作,从而保证银联在支付业务必能中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多家银行业巨头与苹果、三星等手机巨头达成合作,NFC技术可能重获生机,从而实现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反击。

  

过去几年,包括扫描二维码、近场支付等各种创新的数字支付方式层出不穷,电子支付成为一种趋势。8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曾在过去六个月中通过电子支付系统为在线购物付过款,这一数据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未来,我国支付服务场景化将推动着收单智能化,支付产业全面升级将带动智能POS的快速发展。以上便是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所有内容了。

  

移动支付行业相关企业:中国移动(00941.HK)、中国联通(600050)、中国电信(00728.HK)、中国银联、工商银行(601398)、阿里巴巴(BABA)、腾讯控股(00700.HK)、盛大网络等

  

本文核心数据: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移动支付业务规模、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规模等

  

移动支付是指移动客户端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移动支付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深度的有效拓展,对于大众消费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强有力的催化剂,拥有广泛的市场应用空间。

  

根据Worldplay发布的《2021全球支付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所有的支付方式中,移动支付的占比达到50%,成为了我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支付方式。

  

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的全面布局,也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增长。2011-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逐年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8.54亿,比2019年6月增长了34.9%,网民移动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018年底的72.5%提升至86.4%。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移动支付业务1232.20亿笔,金额432.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8%和24.50%。

  

由于第三方支付APP的活跃,使得人们逐渐习惯于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进行支付,并成为了移动支付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一环。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实现271万亿元,增速达到19.9%。2021年2月,中国银联发布了《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数据,有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三次,其中二维码支付最受欢迎。

  

数字中国推动移动支付行业继续壮大

  

移动支付普惠发展缩小地域分布差距。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不断加深。移动支付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载体,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得性,缩小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数字鸿沟。

  

随着中国电信移动网络不断升级,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中国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渗透到电子商务领域,并成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主要支付方式。并且伴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未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6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290.42万亿。

  

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增长移动支付成为最大引擎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各类电商消费类平台的移动化,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创造出更多的使用场景,促使该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2013-2019年,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由17.75万亿元增长至248.51万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达201.99万亿元,估计2020年全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交易规模将达到280万亿元。

  

移动终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底,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人,较2020年3月增长8744万,占手机网民的86.5%。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1.3万亿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超过204万亿,2013-2017年增速连续4年超过100%,成为拉动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实现高速增长的最大引擎。根据Analysys

  

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240万亿元。

  

前瞻观点:海外及B端市场驱动行业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跨境交易需求的增加、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第三方跨境支付及第三方支付B市场将成为驱动第三方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的新引擎,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前瞻预计到2026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57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支付行业发展趋势(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图)


复制成功